翻页   夜间
聚缘文学 > 年代文里不让我爹犯错误 > 第140章 晋江独家
 
从最基本的做起, 做自己能做的。

像无数有志青年那样,田小苗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工作中。

她把知道的、能预见到的,一一记下来, 跟收集到的相关信息拢在一起,做成简报。能避免的尽量避免, 实在避免不了的, 也要把危害降到最低。

“田小苗,你分析得很到位……”

“江黎明, 不过是碰巧而已……”

田小苗很谦虚。并不是她能力突出,而是走了捷径。江黎明越发钦佩。他虽然是组长, 可在很多方面却比不上小苗。

在忙碌中, 日子一晃而过。

驻外工作很辛苦, 还担着风险。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除了办事,尽可能地少出门。

田小苗留着短发, 需要经常打理,就干脆把头发留了起来。她梳了两条麻花辫,偶尔也扎成马尾巴。为了不留下痕迹, 基本不拍照片,想给家里看看也不成。

到了年底,运动传导过来了。

机构内部组织学习。主要是利于业余时间, 不影响正常工作。集体讨论时也相对平和, 都是外交人员, 涵养和分寸要有, 言辞激烈的是极少数。

田小苗很少发言,都是听同事们长篇大论。即便站起来,也是随大流说几句。她是个翻译, 没有必须要表态的。

江黎明也一改往日,很是低调。

父亲叮嘱过,要“少说话,多做事”,尤其是赶上运动,谨慎为好。

一九六六年,就这么过去了。

工农业产总值继续增长,运动带来的影响尚未体现出来。

到了“春节”前夕,田小苗终于有了假期。

她跟江黎明一起回京述职。

当提着手提箱通过闸口,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标语,鲜艳的五星红旗。到了火车站,不分男女老少,满目都是草绿色的军装,热情洋溢的面孔,生机勃勃的景象。

上了车,青年学生居多,十七八岁,穿着绿军装,戴着军帽,呼啦啦地挤了大半截车厢。一路上,喊着震耳欲聋的口号,欢快地唱着歌儿。

在这种氛围里,不冲动是难免的。

有学生代表请江黎明过去,跟他们一起喊口号,背诵语录。田小苗也翻开红册子,聚精会神地看起来。

这场运动,是思想文化层面上的。

解放思想,打破旧观念、旧习俗,打破一切特权。要说,出发点是好的,是号召广大人民进行一场思想上的革命,破除几千年来一切剥削阶级对人民所造成的毒害。例如,封建习俗、官本位思想等等。

但走向不是能控制的,并且容易被利用。

可不管怎么说,经历了这场洗礼,普通民众的思想发生了变化。谁有理就听谁的,敢提意见、敢辩论。谁再扯封建迷信那一套,会被纠正。干部能上能下,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这种认知上的改变,几十年后依然会产生影响。

对此,田小苗有了新的认识。

思想上的解放,就像埋下了一粒种子,会生根发芽。到了关键时刻,就会做出某种判断,形成一股力量。

一路北上,赶到京城。

初春时节,气温零下七八度。

田小苗和江黎明系着围脖、穿着毛呢外套,在车厢里不觉得,可一下火车,刺骨的寒风扑面而来。

“哎呦,好冷啊!”

田小苗缩着脖子,加快了步伐。

江黎明也跺了跺脚,把毛呢领子竖起来。

到了出站口,一位穿着军用棉大衣、戴着雷锋帽的青年冲着江黎明招手。

“哥!”江黎明紧走几步。

那位青年把搭在胳膊上的棉大衣,往江黎明身上一披。

“我就知道你小子穿得少,果然不怕冷……”

那位青年哈哈笑着,很熟络的样子。江黎明瞅瞅小苗,毛呢领子竖着,冻得直发抖。他把棉大衣一脱,披在田小苗的肩上。

那位青年愣了一下,随即明白过来。

田小苗怕人家误会,赶紧说:“我不冷,还是你穿吧……”

“怎么会不冷呢?我耳朵都快冻掉了!”

江黎明跺了跺脚,夸张地揉了揉耳朵。

“喂,这位是?”那青年瞅瞅田小苗。

“这是我同事……”

江黎明不方便提名字。单位有纪律,在外面要么说化名,要么干脆不提。

青年是江黎明的二哥,叫江黎城,他意味深长地笑了笑。

“走,快上车,等了好一会儿了!”

江黎城开着吉普车过来的,田小苗跟着江黎明上了车。

“哥,先去大院……”

江黎城把人送到大院。

江黎明去翻译室报了到,方随车离开。

田小苗裹着棉大衣,一溜小跑回到宿舍。

屋里没生炉子,凉冰冰的。桌上落了一层土,有一股说不出的味道。

田小苗打开窗户,透透气儿。

风一吹,冷嗖嗖的,实在受不了,又赶紧关上了。

田小苗打开皮箱,把带回来的小物件装在一个布袋里,拎着去办公室。那边暖和,还有热茶,比宿舍里好多了。

到了办公室,王组长不在。

几位同事正埋头工作,见了田小苗很热情。

田小苗没看到林恪静,就问:“恪静呢?”

“恪静同志出差了……”

一听出差,田小苗没继续打听。

她注意到多了两张新面孔,一男一女,像是刚毕业的大学生。

说了几句话,把小礼物分了分。

田小苗暖和过来了。

就去信箱里取了一沓子信件,装在布袋里。又从炉子里夹了两块烧红的煤球,装在铁皮簸箕里,拎着回了宿舍。

生了炉子,屋里立马热乎起来。

田小苗把被子摊开来,晾了晾。

算起来,快两年没回来了,真是想得慌。

田小苗烧了一壶热水,洗了一把脸。

打扫了卫生,干干净净的。

她一头扎到床上,埋在被子里。

驻扎在外,这里才有家的感觉,也格外踏实。

一口气睡到下午,疲劳感稍减。

田小苗露出脑袋,盯着墙上挂着的海螺。

这是刚从箱子里取出来的,临走前就收起来了,一点尘土都没沾上。这是冬子送给她的,也是她最珍爱的。

想着冬子,田小苗一骨碌爬起来。

她披着风雪大衣,倚着床头,翻着信件。大部分是梅英同志写来的,也有五一和三子的,有韩文溪、邱阿娣、何有才等同学的,还有冬子和梅子的。

田小苗拆开来,一封一封地看着。

她把冬子的信件留在最后,想多看几遍。

第二天,田小苗和江黎明去见陈主任。

陈主任表扬了一通,说:“你们俩工作完成得很好,希望再接再厉!”

从办公室出来,田小苗把棉大衣还给了江黎明。

“江黎明,谢谢你……”

“不用客气。”

江黎明接过来,微微一笑。

田小苗穿着风雪大衣,系着红围脖,两手揣在口袋里。

二人一路走着,去第五办公室述职。

梁组长正等着呢,见了二人就指着一摞简报说:“这些很有价值……”

汇报完了工作。

梁组长说:“江黎明,田小苗,给你们放一个星期假,休完假,就来报到……”

翻译室那边,也象征性地请了假。

田小苗订了当天的火车票,要赶回沪上。

江黎明要去送行。

田小苗摆摆手,说:“天太冷了,不用了。”

“小苗,我是组长,得听我的……”

江黎明一再坚持。

田小苗抿着嘴,点点头。

吃罢午饭,二人搭乘公交车,赶往火车站。

到了地方,江黎明买了站台票,把人送到车上。他放好了行李,从大衣口袋掏出两个红苹果,晃了晃。

“这个,留在路上吃……”

说着,江黎明挥挥手,下了车。

田小苗倚着车窗,摆摆手。

江黎明穿着草绿色军大衣,站在月台上。

列车启动了,江黎明挥着手。

那一刻,他真想追上前去,跟小苗一起回到沪上。

那里有着青春记忆,大学时光,还有一份朦胧的爱情。可他最终还是克制住了自己。外交人员不能把工作和感情混为一谈,这是纪律,也是责任。

列车缓缓驶去。

田小苗握着苹果,看着窗外的景致。

她并不迟钝,她能感到江黎明的好,体贴,细心,稳重。可她的心被某个人占据了,容不下别的。再说,她不过二十三岁,考虑那些太早了点。

列车抵达金陵城,正是半晌午。

田小苗犹豫了片刻,还是提前下了车。

她提着旅行包,搭乘公交车赶到郊区。

柳冬生就驻扎在这里。信里虽然没提,可冬子说:“回来了,就来埠口看看。”她猜到了驻地所在,还专门核对了地图,确认无误。

到了地方,果然看到了营区。

高高的院墙,整齐的营房,绿树掩映。

到了大门口,田小苗一打听,二团就驻扎在这里。

听说要找柳冬生,卫兵抓起电话摇了摇。

“喂,接一下一营……”

电话通了,卫兵大声说道:“报告柳参谋,有家属来找……”

一听家属,田小苗的脸腾地一下红了。

不打招呼就跑来了,是不是有点莽撞?

柳冬生接到电话,骑上自行车就跑。

一开始,他以为是苏阿姨,可苏阿姨来探望,会提前打电话的。那这个家属是谁?会不会是小苗?

柳冬生的心咚咚直跳。

当他看到一个高挑的身影,穿着风雪大衣,站在那里。

他一眼认出了小苗。

那脖子上的红围巾,正是小苗的招牌。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